雕版印刷术是一项民族特征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印刷术中的活化石。它兴于唐、盛于宋,源远流长。8月18日上午,一场雕版印刷体验活动在天水市图书馆会议室如火如荼的进行,吸引了20余位青少年读者参加。
活动首先由古籍部工作人员姚嘉迪做了《印刷技术的发明和雕版印刷》的教学,从文字的出现、到印刷术的起源再到雕版印刷的发展,带领小读者们一同回顾了中国古代印刷技术的历史,并观看了雕版制作过程的视频,更直观地了解到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之后由我馆古籍修复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李东晖副馆长为大家示范雕版印刷的操作技艺。本次活动准备的雕版是以馆藏光绪版《秦州直隶州新志》原雕版为模板刻印制作的,原版现存392块,缺失261块,是我馆的珍贵馆藏。
教学内容完成后,开始手工制作体验。在古籍部老师们的现场指导下,小读者们两两配合,上墨、覆纸、刷印、起纸、晾干,在一拓一印之间,将技艺变为实物作品,体验了雕版印刷中的油墨印刷环节。作品完成之后,孩子们把各自的雕版印刷作品镶嵌在画框中展示,并由古籍部老师带领参观馆藏古籍,零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卷之美。
此次雕版印刷体验活动是天水市图书馆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省文旅厅《关于做好2023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的通知》精神,策划开展的以“江流万古 文润千年”为主题的2023年中华传统晒书相关活动。通过此项活动,让青少年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雕版印刷术中蕴含的文化古韵和独特魅力,让他们能走近古籍、了解古籍,发挥了古籍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作用,真正做到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